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wǎng) > 節(jié)日習俗 > 正文
春節(jié)即中國農(nóng)歷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jié)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在春節(jié)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地方特色。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華。那么溫州過年有什么風俗習慣??高考升學網(wǎng)小編整理了相關內容。
【燔祭】送冬祈福迎春到
即燒柴祭天,泛指禮祭。宋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七:“臨燔祭,脫袞冕!薄断呢救沼洝分杏涗浀摹斑冬”,也是溫俗立春前舉行的祭神儀式,有送冬迎春祈福之意。立春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也是春季開始的標志。
【還冬】臘祭祖先又一年
“還冬”(俗稱解冬,是古代臘祭百神遺俗之一)儀式一般在近年邊時舉行。有錢人家于除夕當日,選擇潮漲時在中堂擺設香案,供以豬肉、豬頭、米雞、年糕、金銀紙元寶等祭品,還有各種南北貨、海貨。在溫州市區(qū),有的人家還將一條鮮鯉魚放在水盆里。每樣祭品都貼上紅紙,再點燭炷香致祭天地百神。一般來說,先祭“宅神”,稱“謝年”,亦稱“送歲”,再祭祖先和“神袛”。還要在天井里設火盆曰“爆紅”,也叫“燎火盆”。祭畢,放鞭炮,掃地送垃圾出門,稱“掃歲地”。
【除夕】廿九或卅日黃昏
農(nóng)歷十二月盡頭,溫州叫“三十日”,即年歲的最末一天。但因農(nóng)歷十二月或為廿九天、或為三十天,因此除夕并不固定,一般在這兩天浮動,因此民間一般以“廿九或三十日黃昏”來稱呼。
【分歲】高腳碗中年味濃
“還冬”后,合家同堂擺酒聚餐,或邀至好友親朋同食,開懷暢飲,稱“分歲酒”。
因除夕是新舊年交替的分界線,吃分歲酒,意即新舊歲由此夜而分。因此,這餐飯不論貧富,每家都要盡量辦得豐盛些。
溫州人對吃“分歲酒”很講究,也最講吉祥。一般席上要用十只朱砂高腳紅碗盛十樣冷菜,叫“十全”。其中除雞、肉外,要有落花生(謂結子)、柑桔(謂大吉)、鯉魚(謂跳龍門)、豆腐(謂家門清白)等,而且每碗必須有一塊紅蘿卜圓片蓋在頂端以示討彩。此外,中間上的大菜中,一般少不了“芋”和“魚”。這兩樣菜預示家庭收支有余并逐步富裕。而席上第一個菜一定是年糕,表示“年年高"。
吃分歲酒時,長輩還會借機總結全家一年成敗得失,爭取新一年有新進展。這首竹枝詞記載了全家吃分歲酒的情景:
妻孥一室話團圓,
魚肉瓜茄雜果盤。
下箸頻教聽懺語,
家家家里合家歡。
【壓歲】孩兒壓歲討銅錢
除夕,長輩用紅紙將銅錢串起來,賜給下輩,或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面,謂能壓邪,俗稱“壓歲錢”!稖刂葜裰υ~》日:“孩兒壓歲討銅錢,快樂真如天上仙。爆竹買來檐下放,嘻嘻笑笑過新年。
【歲燈】燭搖除夕滿堂紅
除夕晚上,取點燃的紅燭置于屋前屋后及每一個房間,如水缸邊、谷倉等地方是必須要放置的,這被稱為點“歲燈”,使家里顯得亮堂而溫暖,充滿過年儀式感。講究的人家,采用錫制小燈臺,一般人家大都以紅蘿卜切段,插上紅燭。這一習俗至今仍流傳。
【守歲】徹夜不眠待新春
吃過分歲酒,大家自尋娛樂,如圍棋、象棋、湊七巧圖猜字謎、解九連環(huán)、擲骰子、打五關等活動,人們往往徹夜不眠,俗叫“守歲”,也有叫“望年夜”。
盛唐詩人孟浩然在開元十九年(731)臘月來到溫州。當年除夕,他與同鄉(xiāng)好友張子容一起吃年夜飯、守歲,還寫了《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其中有“續(xù)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之句,可見在千年前的溫州,如今堅守的部分年俗已經(jīng)形成。
如今的除夕夜,合家老小可觀看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或微信搶個紅包,喜洋洋迎接正月初一的到來。
正月頭走親訪戚拜年忙
春節(jié)是整體性節(jié)日,從除夕到初一到初十到元宵節(jié),基本都有主題活動。溫州民間有“初一拜殿門、初二拜丈人”之說,可見拜年走親戚是“正月頭”主要活動。而正月初一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天,老溫州對吃、說、做等行為都形成一套規(guī)矩。
【行香】熏沐拈香爭最早
正月初一清早,舊有“行香”之俗!斗氯沼洝份d,從晚清光緒十九年(1893)到1923年的大年初一,主人公所做的事大同小異,但每次都有“五鼓起,熏沐拈香”、“晨起,拜天地、祀先”等文字。
符章(1853~1929),字聘之,一字笑拈,原籍江西,宣統(tǒng)三年(1911)署瑞安知縣,1913年赴平陽任《縣志》總纂,后長期在溫州生活并逝世。而當時行香的具體行為:全城文武官員冠帶乘輿,全副執(zhí)事,鳴鑼開道,到各廟宇行香,威儀甚盛。
百姓家里則是老年人和當家人趁天未亮便沐浴更衣,競先趕到附近寺廟燒頭香、點香燈;有的人甚至除夕就在廟宇等候行香。俗信認為第一個趕到點燈上香的人最為吉利,故有爭先點“頭香”的民間習俗。
如今,正月初一到寺廟里行香的習俗雖然沒有以前那么盛行,但在民間依舊被許多市民當做一件重要的事。
【飲食】嘴頭甜蜜彩頭好
正月初一的早餐,是最講彩頭的,一般主婦都不敢怠慢。
在溫州,不少家庭會蒸吃松糕(一種由糯米粉等炊蒸而成的糕點)。吃時,把松糕切成薄片,再將醬油肉中的肥肉也切成薄片,夾在兩片松糕之間,甜中帶咸別有風味;也有的人家吃湯圓,或者煮粉絲或長壽面,上面放煮熟的蛋。這些食物均含“年年高”“團圓”的象征意義。有的人家將除夕特意留下的“過年飯”雜煮,兼吃搗糕和松糕。
在溫州各縣(市區(qū)),正月初一的早餐側重雖有所不同,但“吉利 、彩頭”的寓意幾乎都是一樣的。
如在瑞安、平陽,有的人家吃蒸年糕蘸糖,有的人家還要先喝一碗紅糖湯,再吃長壽面和雞蛋;在泰順,主婦也是先沏糖茶,蒸糖糕,端出菜頭(鹽漬蘿卜)給合家“嘴頭甜,彩頭好”:親戚酬酢,吉語生馨。
洞頭在正月還曾有“拜茶”習俗,即以紅棗、桂圓、年糕等煮成甜茶謂“紅棗茶”,取其吉利之意;喝過茶后,還要再燒“長壽面”吃以圖吉利,祝愿全家老小長命百歲。
在樂清,一般人家的早餐也是吃紅棗、湯圓之類的吉祥美食,獨雁蕩一帶,正月初一吃的是粽子:除夕夜每家要煮一鍋米粽,待歲首之日早起全家食用。據(jù)說,吃粽子一是因“粽、宗”同音,取懷念祖宗之意;二是因為粽又和“中”字同音,取功名得中之意。
在市區(qū),春節(jié)期間客來還有獻“元寶茶”的習俗,即在茶中放兩枚鮮橄欖,不僅茶味清香,在黃綠色茶湯中漂浮著橄欖,形如元寶俗稱“元寶茶”,含新年吉祥、發(fā)財?shù)牟暑^。
【送元寶】正月正頭都講“好”
正月初一,有人會拿著用紅糖年糕做成的“元寶”,纏上紅繩和萬年青枝葉,挨家挨戶“送元寶”!八驮獙殹币话阌蓛扇私M成,一人口宣吉言,一人在后應“好”。數(shù)句吉祥語之后,主人往往以年糕或零錢相贈。溫州人還為此流行有俗語:“正月初一送元寶,句句講好”。此外,我市各縣(市區(qū))民間還有“買技”、“蓮花”、“道情”等多種送吉祥語的形式。
【拜年】有心拜年重五不遲
溫州人說的拜年,也有稱“拜歲”的,在蒼南則叫“探正月”;文成則稱為“貌年”,舊時,如帶未滿周歲的小孩去“貌”外婆外公,還得選擇三六九之日以求吉祥。
“初一拜殿門、初二拜丈人”,按舊俗溫州人正月初一不走親戚。瑞安知縣符章在日記中也記載,初一除行香外一般不走親戚拜年;在初二,他曾一口氣拜年十余家。
初二,各家登門互賀新喜,如相遇于途則長揖道賀(今點頭握手問好),也有彼此合掌胸口稱“拜年”。這一方式也不屬溫州獨有。據(jù)《夏鼐日記》載,1942年過年期間,夏鼐從外地趕回溫州,因交通問題滯留在外,除夕是在贛州一個小旅館度過。正月初一他在異鄉(xiāng)街頭閑逛,見行人多穿著嶄新的衣服,碰到熟人便拱手作揖,呼“恭喜,恭喜”,面上滿是笑容。
“拜年”是有規(guī)則的,一般是下輩先出門到長輩家拜年,然后平輩間互拜。新婚夫婦初到岳家拜年,稱“拜頭年”,后輩到喪事人家拜年稱“拜新年”。而拜年時間一般是從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不過,溫州人還有一句俗語叫“有心拜年,重五也不遲”。
到親戚家拜年,正月頭一般都要帶禮品。上世紀50年代以前,禮品比較簡單,大多是桂圓、荔枝、紅棗、元棗、紅糖、柿餅等,用特種草紙包上,上面封有紅紙(有的印有祝賀新年的花邊字樣),故稱“紙蓬包”,又名“高包”、“紅包”。
春節(jié)期間,對來拜年的親友,主家大多要留飲擺酒款待,俗稱“叫新年酒”,即春宴!断呢救沼洝防镆捕啻斡涊d春節(jié)期間,到親戚家吃春宴的文字。
而按照舊俗,親戚家若連拜年都不去,那就表示“斷親”(不再來往之意),所以有些老親(上代親戚)下輩要輪流去拜年,雖然四季八節(jié)沒有往來的老親,惟春節(jié)時一定要去拜拜年的。
春節(jié)里的“十日節(jié)”
【初一·雞日】五德之禽
【初二·犬日】蓄養(yǎng)萬物
【初三·豕日】肥豬拱門
【初四·羊日】三陽開泰
【初五·牛日】艮牛耕春
【初六·馬日】破五挹肥
【初七·人日】點燈照人
【初八·谷日】開倉點燈
【初九·天日】對天還愿
【初十·地日】維賴以地
宋代《太平御覽》載,女媧在摶土造人之前,先創(chuàng)造了其他生靈。她于正月初一創(chuàng)造出雞,初二創(chuàng)造狗,初三創(chuàng)造豬,初四創(chuàng)造羊,初五創(chuàng)造牛,初六創(chuàng)造馬,初七這一天,女媧用黃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樣子造出了一個個小泥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其實,女媧制造生命只是美好傳說,“六畜日”的流傳,也是表達老百姓希望“六畜興旺、家業(yè)繁榮”之意。
民間將雞視為吉祥物,因此開年第一天就定為“雞日”。雞被稱為“五德之禽”,《韓詩外傳》稱:頭上紅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敵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相呼同類,是仁德;天明報曉,是信德。
至于犬日,《禮論》的說法,狗屬“至陽之畜”,可蓄養(yǎng)萬物;“肥豬拱門”是有關初三的吉語,象征來年富有吉利。而正月初四這一天里,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羊會養(yǎng)得很好,養(yǎng)羊的人家會有好收成。馬日古稱“挹肥”,初六有下田備春耕、“窮氣”送出門習俗,人們往往在這一天才真正開始工作或做生意。
肥豬拱門
但也有民俗專家表示,在溫州,牛羊日是在初六。在溫州鄉(xiāng)村如瑞安、文成等地鄉(xiāng)村,有以燈照欄之俗。即在這天,除了給家畜吃頓好“飯菜”外,晚上要在牛羊欄里點蠟燭照明,并插香祈禱六畜興旺。
正月初七為“人日”,溫州有點燈照人之俗。如文成等地,會在該夜于各房間點燈照明,祈愿人丁興旺。舊時在永嘉,人們于此日手提香籃,到各廟宇點燭燒香,祈求神佛保佑人口平安。
正月初八日,古稱“谷日”,有點燈照谷倉之俗。舊時,在溫州山區(qū),民間于該晚開倉點燈,并在倉前燒香,祝愿五谷豐登。
正月初九日,古稱“天日”。在洞頭有拜天公習俗,時間一般在正月初九深夜至凌晨)。平時有對天“許愿”者,也在這日進行“還愿”,俗稱“謝愿”。
有天還有地,農(nóng)歷正月初十,民間認為是大地生日。這一天,中國傳統(tǒng)民俗要在屋隅、墻角及水甕里點燈、焚香、敬紙,不準搬動石頭和碾、磨、石臼等石器,俗信認為否則會傷莊稼。
也有人表示,“六畜日”雖算不上是節(jié)日,但也表現(xiàn)了舊時農(nóng)家的美好心愿。因此,正月頭幾天向豬圈、羊欄、牛棚等貼紅紙條、點香的風俗于今還有流行。
溫州,簡稱“甌”,浙江省轄地級市,Ⅱ型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東南沿海重要的商貿城市和區(qū)域中心城市。截至2021年,全市下轄4個市轄區(qū)、5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陸地面積1211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8649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11月日,溫州市常住人口957.2903萬人。2021年,溫州市實現(xiàn)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7585億元,比上年增長7.7%,兩年平均增長5.5%。
溫州地處中國華東地區(qū)、浙江東南部、甌江下游南岸,全境介于北緯27°03’~28°36′,東經(jīng)119°37′~121°18′之間,東瀕東海、南毗福建省、西及西北部與麗水相連、北和東北部與臺州接壤,是長江三角洲中心區(qū)城市、中國數(shù)學家的搖籃、中國南戲的故鄉(xiāng)、中國海鮮雞蛋之鄉(xiāng)、中國鞋都,溫州人被國人稱之為東方猶太人。
溫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素有“東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溫州古為甌地,也稱東甌,公元323年建郡,為永嘉郡,傳說建郡城時有白鹿銜花繞城一周,故名鹿城。唐朝時(公元675年)始稱溫州,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建城歷史。溫州是中國民營經(jīng)濟發(fā)展的先發(fā)地區(qū)與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設有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qū),在改革開放初期,以“南有吳川,北有溫州”享譽全國,是中國14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每一個節(jié)日都有不同的習俗,春節(jié)也不例外。然而不同地區(qū)的春節(jié)習俗又有些不一樣,例如山西人過春節(jié)的習俗是年飯不說話、而遼寧人過春節(jié)又有做沙琪瑪?shù)牧曀祝敲茨罍刂葸^春節(jié)都有哪些習俗嗎?趕快隨日歷網(wǎng)小編來了解一下吧!溫州過春節(jié)都有哪些習俗:拜年的紙蓬包按舊習,溫州人正月初一不走親戚。拜年時間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到一般親戚家里去,都要帶禮品。每逢春節(jié),買紅包的人特多。從十二月二十起,沒晚9時后,...查看更多
蘇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tǒng)活
時間:2024-03-02 03:0:31常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tǒng)活
時間:2024-03-02 03:0:03徐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tǒng)活
時間:2024-03-02 03:0:14無錫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tǒng)活
時間: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