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載化名“炎黃”演繹愛心傳奇
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張紀清就是第一批先富起來的人。1980年,他就在祝塘鎮(zhèn)從事養(yǎng)殖業(yè),成為當地有名的萬元戶,他靠著勤勞致富賺取的錢蓋起了三開間樓房,還有四間門面房。
有了錢,張紀清想的是不能光顧自己。同時,他對當時的社會風氣也有點不滿,很多人一心向錢看,為了錢甚至不擇手段。他說當初自己捐款的動機,就是要以自己的行動告訴人們,“不要眼睛只盯著錢!
1987年6月28日,張紀清第一次化名‘炎黃’,用‘無錫漢昌路1439號’這個假地址向祝塘鎮(zhèn)黨委匯款1000元,請其轉交給正在籌建中的祝塘幸福院。之所以當時化名“炎黃”,張紀清認為中國人都是炎黃的子孫,助人為樂、濟貧幫困是傳統美德,起“炎黃”這個名字意在明志,希望自己能夠堅持不懈,將這種美德傳承下去。
之所以當時用化名和假地址,張紀清解釋說,是怕讓人找到。既然選擇了幫助人,就別想著留名,這樣也就不會給被資助人留下心理負擔了,沒想到這一藏就是27年。
這些年來,光有明確記錄的用“炎黃”及其相關化名的捐助記錄就有30條,他捐助的對象主要有祝塘敬老院、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還有貧困學生、受災地區(qū)。
在張紀清家里,他自己還保留著厚厚的一疊匯款單據和包裹單,上面大多寫著“炎黃”、“黃炎民”等寄出人姓名,還有的則寫著張紀清的真名!皩懻婷氖腔麨椤S’之前寄出的!睋S琴芬回憶,張紀清喜歡獨來獨往,前幾年身體好的時候經常去中西部貧困地區(qū)走動,說是去“旅游”,其實是為后面的捐款捐物“打前站”,確保自己捐出的錢物能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有一次他在外面病倒了,拎著氧氣瓶回到了家,可把我嚇死了!彪m然有些經歷現在想來后怕,但依然沒有改變張紀清堅持做好事的信念。
后來養(yǎng)殖業(yè)不景氣之后,張紀清到祝塘工業(yè)公司經管辦當了一名會計,由于不是正式編制,屬于民辦人員,退休金至今也不過每月78元,加上失地農民的補貼款500元,他的月收入就是578元。
收入不多,但捐款照舊。捐出的錢從哪里來?張紀清說,依靠全家人的支持,每年春節(jié),子女都會孝敬給他幾千元。平常如果需要什么開銷,一個電話,子女們也會立即送上門。家人也都知道他常在做善事,但從不問他錢用到哪里去了。另外,愛人黃琴芬的退休工資也被他支取了不少。黃琴芬說,以前家里人只知道他在做好
全國兩會什么時候結
時間:2023-09-17 02:0:44公司搬遷員工內部通知范文
時間:2023-09-16 02:0:47公司搬遷怎么發(fā)朋友圈通知
時間:2023-09-16 05:0:41公司搬遷告客戶通知書范文
時間:2023-09-13 1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