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wǎng) > 綜合手抄報 > 正文
相傳“臘八節(jié)”起源于遠古時的“臘祭”,傳說每年臘日,古人要舉行祭祖,祭諸神活動。另據(jù)宗教界所傳,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又是佛祖釋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最初稱為“成道節(jié)”。自周代將農(nóng)歷十二月定為臘月,南北朝時此月要舉行重大祭祀活動,以祈求五谷豐登,吉祥平安。據(jù)說“臘祭”有八種神,于是便將初八確定為固定祭日,后來相沿成俗。
有關“臘八粥”的來歷,民間有多種說法,也演繹出許多有趣的典
故。據(jù)傳為了感念佛祖臘月初八成道之日,各寺院僧侶在這一天集會紀念、誦經(jīng)演法。并把從八方化緣來的米、麥、豆、谷雜糧,及采集的棗、栗、核桃等干果匯集在一起,用大鍋熬成粥做供品,祭祀佛祖,然后眾僧共享修道成果。遇有進香者,寺院以粥施舍。后來此舉逐漸成為善事,被流傳至今。隨著佛教的不斷傳播,這種活動由寺院傳到世俗民間,熬“臘八粥”漸漸演變成民俗習慣。到了宋代,“臘八粥”廣泛盛行。不論是朝廷、官府、平民百姓乃至寺院,必在此日熬粥祭佛敬祖,并合家團聚共用,或饋贈友人,以此祈求吉利平安。“臘八節(jié)”不僅成為民間重要傳統(tǒng)節(jié)日,喝“臘八粥”民俗也被世代相傳下來。
北京建都以后,老北京人民對“臘八節(jié)”有了更深的歷史文化情緣,據(jù)說還有個典故: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給人家放牛,回來正饑餓難忍,忽然發(fā)現(xiàn)墻角處有個鼠洞,便想逮只田鼠充饑。不料竟從洞中掏出不少糯米、黍谷、麥粒、花生及豆類,于是得把這些雜糧洗凈煮成了粥,美美地吃了一頓飽飯。后來他當了明朝皇帝,整天山珍海味,吃得口膩心煩,又想起了小時掏鼠洞煮粥喝的往事,便命宮廷廚師仿制,請眾臣一起共嘗,不料大家無不稱妙。這一天恰好是臘月初八,朱元璋就為其起名“臘八粥”。后來在民間也有了喝“臘八粥”之習俗。
對于“臘八粥”的民俗習情,歷代都有許多記述。晉代《大臘》一詩中寫道:“日躔星記,大呂司晨。玄象改次,庶眾更新。歲事告成,八臘報勤。告成伊河,年豐物阜!惫湃艘浴芭D祭”形式,感謝百神保佑生活平安美滿。北齊魏收《臘節(jié)》文曰:“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表達了人們數(shù)九隆冬之時,祭神敬神之情懷。詩人陸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中寫道:“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草煙漠漠柴門里,牛跡重重野水濱。多病所須惟藥物,差科未動是閑人。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jié)物新”,生動描繪了臘日里人們互贈、食用佛粥(即臘八粥),更感受清新氣息迎接春天的來臨。
到清代,朝廷在臘八這天有賜
小學生五年級詩歌小報手抄
時間:2023-09-18 13:0:42小學生詩歌小報手抄報圖片
時間:2023-09-18 03:0:39小學生詩歌小報手抄報內(nèi)容
時間:2023-09-16 15:0:30三年級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手抄報
時間:2023-09-13 1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