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模擬投檔都會形成一個模擬投檔線,其中,第三次模擬投檔線即為最終模擬投檔線。
第一次模擬投檔:院校招生計劃與投檔數量的比例原則上設置為:一批本科、二批本科省內高校1∶1.05,省外高校1∶1.1;三批本科、高職(?疲┰盒>鶠1∶1。
第二次模擬投檔:院校根據第一次模擬投檔生源情況,確定是否調整投檔比例和增加計劃,省招辦同意后進行第二次模擬投檔,并將投檔后形成的投檔比例反饋各院校。
第三次模擬投檔:院校對省招辦第二次模擬投檔比例進行確認或提出調整意見,省招辦同意后進行第三次模擬投檔,形成各院校正式投檔比例和投檔人數。正式投檔比例和投檔人數確定后不再調整。
模擬投檔過程中,給院校提供投檔比例、投檔人數、最高分數、最低分數、考生所報專業(yè)以及是否服從專業(yè)調劑等信息。投檔比例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數點后兩位,投檔人數按照進一法取整計算。
模擬投檔一般只提供考生分數、填報專業(yè)、體檢記錄等信息,但不會有考生身份信息。
院校投檔分數線是指以院校為單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類(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計劃數的一定比例(1:1.03以內),在對第一志愿投檔過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調檔最低成績標準。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投檔分數線,簡稱投檔線也稱調檔線或提檔線。在每年的高考網上錄取前,高校根據省招辦提供的生源情況確定是否調整計劃及調閱考生檔案的比例,省級招辦按高校的調檔要求向其投放考生電子檔案即產生“投檔線”,也稱“第一次調檔線”。
值得注意的是,投檔分數線并非各校錄取分數線,投檔到校的材料仍可能被退檔。例如第一批的某高校理工類計劃30人,填報該校且成績在第一批本科控制分數線上的有80人,省招辦按招生計劃數的1.2倍(30×1.2)需投檔36份,計算機將這80人按招投總分從高分到低分排序,排序在第36位考生的招投總分即為該校本批次理工類的調檔線。學校經審閱,擇優(yōu)錄取其中30人,將不予錄取的6人檔案退回省招辦。
高考錄取分數線,又叫錄取線,或者叫批次線,每個省叫法不同,含義相同,所謂高考錄取線就是指考生想要上某個批次大學必須通過的一條分數線,一般來講,一本大學的錄取線叫重點線;二本大學的錄取線叫二本線;三本大學的錄取線叫三本線或本科線;高職大專的錄取線叫大專線;每年高考的錄取線都不相同,主要是由于當年的招生計劃和報考人數以及當年的高考試題難易程度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