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位次換算公式:新高考位次/選物理人數(shù)=舊高考理科位次/理科人數(shù);新高考位次/選歷史人數(shù)=舊高考文科位次/文科人數(shù)。位次就是指文史類(歷史類)或者理工類(物理類)考生的高考成績在全省該科類考生中屬于哪個位置。
高考志愿填報位次換算公式為
1、新高考位次/選物理人數(shù)=舊高考理科位次/理科人數(shù)
2、新高考位次/選歷史人數(shù)=舊高考文科位次/文科人數(shù)
新高考位次:選物理或選歷史的全省位次,會跟隨高考成績一起公布;選物理(歷史)人數(shù):新高考選物理(歷史)的總人數(shù),可以在一分一段表上可以直接查到(即最后一個人的位次加上人數(shù));理科(文科)人數(shù):舊高考理科(文科)總人數(shù)。這種方法就是將選物理或歷史后的高考位次,轉換為舊高考的理科或文科位次,進而使用后面這種“等效位次”參考往年招錄數(shù)據(jù)。
1、無需換算
高考志愿填報考生的位次無需換算,我們可以直接對照去年相同位次的分數(shù)段就可以得知換成去年的分數(shù)大概是多少分。
2、計算法
我們以一位廣東物理類考生的高考成績?yōu)槔齺碛嬎阋幌拢?考生總分為611分,位次還是5605。如果說廣東省共有178844位物理類考生上本科線,而上本科線的廣東理科考生有216937人。代入公式后可得,這位考生可參考的去年高考志愿理科位次為:5605+178844x216937=6799。
例子中的考生本次聯(lián)考的成績相當于廣東高考理科排位6799的水平,再根據(jù)高考分段表可以得知,相當于去年理科的634-635分。雖然這個公式也只是基于理性志愿填報假設的粗略估計,如果兩年的人數(shù)差異較大,那么誤差也就不小。
其實很簡單,當我們在進行換算時需要對比近幾年一分一段表,不要只看當年的數(shù)據(jù),整體看近幾年的數(shù)據(jù)更準確,如果所在位次高于歷年高考位次,則說明報考希望更大。
比如A考生2023位次在4000,而某學校歷年位次是在4000到8000,那么A考生位次是剛好達到了某學校的位次的,考生可將這類學校視為保底院校。
如果某學校位次區(qū)間在2000到6000,那么考生的位次是在滿足學校位次分的,學生可將這類學校視為穩(wěn)妥院校。
如果某學校的位次區(qū)間在1000到4000,那么考生的位次剛好在學校最低位次,被錄取的可能性就比較低,學生可將這類學校視為沖刺院校。
一般來說沖穩(wěn)保院校的比例如下:
梯度/高考模式 | 舊高考 | 新高考 |
---|---|---|
沖 | 20% | 15% |
穩(wěn) | 15% | 45% |
保 | 30% | 15% |
墊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