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小公務員之死讀后感
《小公務員之死》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之一契訶夫的代表作。契訶夫依舊以他那幽默而辛辣的筆法、樸素卻簡潔的語言深深打動了我。作為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契訶夫對于社會現象的洞察力,以及對于丑陋的揭露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初看這個題目,我設想作者會通過著力描寫小職員這樣一個普通人死得很卑微,他的死活不會有什么人關心來表現人情冷淡。轉念一想,契訶夫以諷刺見長,可能會寫小職員死得很離譜。但不管怎樣,我都沒有想到小職員會因為一個“噴嚏”而死得如此荒唐。
小說的基調是輕松愉快,詼諧幽默的。主人公切爾維亞科夫在觀看歌劇時打了一個噴嚏,噴嚏濺到了一位在交通部門任職的將軍頭上,然后小說就陷入了循環(huán)往復的道歉之中。將軍本來不以為然,小職員卻害怕得罪了將軍兩次道歉,且對將軍本不放在心上的回答耿耿于懷,妄加揣測,自以為是的繼續(xù)道歉;氐郊抑,與妻子說及此事,妻子的回答使得切爾維亞科夫更加不放心。于是,主人公又找到將軍繼續(xù)喋喋不休的道歉,將軍終于不耐煩,說了一句“滾出去”,主人公因為這句話“感到肚子里什么東西碎了”,回到家中倒在長沙發(fā)上死了。我相信每個人看到如此荒唐的死法都會忍俊不禁的笑出來。這種看似不大可能的事情,以夸張的手法實現了諷刺效果。既讓我們感到可笑,也引發(fā)我們深思。
對于這篇小說的解讀,傳統(tǒng)上都認為這是對于封建等級制度的抨擊。這樣的回答可能受到特定時代政治話語的影響,對于作者的主旨有所偏離。這種解讀就如同我們在初中學《我的叔叔于勒》的時候,老師還是在講小說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們的自私自利,這樣的一套政治話語是很難服眾的。文學之所以被稱為“人學”,是因為文學對人的關懷,乃至對人性的揭示與指導。簡單的從階級斗爭、社會制度的角度闡釋文學,是狹隘的。
雖然契訶夫是現實主義作家,擅長對社會丑陋現象的揭露,但是我認為《小公務員之死》寫的是普遍的社會心理,而不僅僅是對封建等級制度的抨擊。(www.eduche.com)一個社會地位不高的人,對于上級的畏懼心理在今天的多數國家還是存在的。官場是一個盛行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的地方,下級常常會對上級懷有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心理,生怕一不小心做得不周到觸怒了領導。事實上這是我們人的一種奴才心理,是民主意識低下的表現。切爾維亞科夫的身份是庶務官,相當于一名小公務員,在官場屬于最底層的人物。切爾維亞科夫在政府部門工作,在溜須拍馬的社會風氣下更是不敢得罪上級官員。他打噴嚏濺到了一位將軍,自然會擔心得罪將軍,擔心有遭一日會遭到報復,因此,道歉是必須的。
文學畢竟是虛構的,取之于現實,卻超出了現實。契訶夫憑借幽默卻辛辣的夸張筆法,將這位小職員由正常心理演變成變態(tài)心理。通過小說開頭我們知道切爾維亞科夫是懷著愉悅的心情在觀看歌劇的,這是人的正常心理的描寫。但一個突然的噴嚏打破了常態(tài)。噴嚏濺到將軍身上,本身對上級畏懼的正常心理加上主人公喜歡胡思亂想、強烈地自卑情結,醞釀成了“喋喋不休道歉的欲望”的變態(tài)心理。第一次道歉切爾維亞科夫覺得可能誠意不夠;第二次道歉讓他慌張起來;第三次道歉讓他更加懷疑;第四次道歉后他臉色煞白;第五次道歉后他思量著回去給將軍寫封道歉信卻又覺得當面道歉更妥當于是醞釀著第六次道歉;第六次道歉,將軍不耐煩地大喝“滾出去”,最終導致了小職員之死。我認為前兩次道歉可以算是正常心理的體現,第二次道歉后主人公臉色煞白,將他怯懦自卑、膽小怕事的心理描寫得淋漓盡致,加之胡思亂想,對別人的回答妄加揣摩,他于是走進了“變態(tài)”的反復道歉的泥淖。契訶夫所要表現的是人的奴性心理,魯迅先生將中國歷史分成“暫且當奴隸的時代”和“欲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也就是說國人歷來都甘于當奴隸,俄國作家契訶夫的《小公務員之死》反映的是也甘愿當奴才的至卑至賤的心態(tài)。他的深刻性不僅僅局限在封建專制社會,而應該是在民主社會尚未完善或形成的所有等級國家,它的深刻性更表現出對于人的劣根性的批判。
中學生讀雷鋒的讀后感800字
時間:2023-09-19 19:0:43初中生雷鋒故事的讀后感范
時間:2023-09-19 04:0:12小學生學習雷鋒的讀后感范
時間:2023-09-17 23:0:26五年級小學生守株待兔讀后
時間:2023-09-20 17:0:57